Saturday, March 10, 2007

在“太空上能否看到长城”的讨论已经跑题了

    书剑子  本人是搞力学的,对什么眼睛视觉细胞的感光特性,分辨率等不是很在行。大家都在从距离和成像甚至什么遥感的角度来讨论。我觉得“看到”和“看清楚”是不一样的。  例如:人能不能看到1000公里以外的一个直径1CM的球?我想可能大部分人都说不能。可是如果背景完全是黑暗的,而这个球的亮度达到一定的强度(原子弹爆炸)后,人肯定能看到!这时候又有人会说:“你看到的不是球,而是球发出的光……”,可是,我们看到东西本身不就是靠东西反射或者发射的光吗?从物理的角度只有光强的区别。所以,只要看到其反射、发射的光,就是看到,而“看清楚”则是在眼睛里成了一个达到人眼睛能够分辨出的像。难道一个孩子跟他妈妈说他看见了星星,孩子他妈妈批评他说“你看到的是星光不是星星?”说看到的是光,那是典型的诡辩!没有光你能看见什么你告诉我?  你可以做个实验:把一个青蛙放在红色的布上,估计100米远以外你都可以看见(不是看清楚,只要看到一个小点点也是看见),可是,保持青蛙不变,把红布换成绿布,青蛙就会从你的眼睛中消失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在漆黑的夜晚,1公里之外的一盏灯你能看见,但是随着东方鱼肚白,这个灯就要在你的视野里消失了;还有,“月朗星稀”这个成语,也是体现了这个道理。  上述简单地说明了一个道理:能否看见并不仅仅跟距离、尺度、眼睛结构及视觉的尺度分辨率有关,还与背景有关,与人眼睛对视觉信号的处理空间分辨能力有关。  本来讨论的是“以宇航员的裸视,其在太空中是否可以看见(可以理解为“发现”)长城”?可惜慢慢地被人理解成了“在太空这个高度,忽略空气中杂质及云雾的影响,能否看见长城这么大的东西?”  这两个理解的差别是巨大的!按照前一个理解,即使忽略空气杂质及云雾的影响,由于长城湮没在背景中,以太空这么高的距离也是无法看到的,即,宇航员在太空中即使刻意寻找长城,也无法发现长城!而后者的理解,则是附加了不同的条件答案就是不同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太空中是否能看到长城”本身就不是一个命题。因为缺乏前提条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不旦在“太空上能否看到长城”不是命题,“地面上能不能看见金星”也不是命题。因为没有前提。白天就看不见,晚上就看见!  本来这个问题是:“以宇航员的裸视,在太空能否看到(发现)长城?”  所以在太空中看不见长城主要不是长城的尺度和距离的问题,也不是成像的问题,而是分辨的问题。只要附加一定的条件,我也可以让其变得可以看到,就象网友说的给它装上灯泡(这个想法够前卫,可以跟国家旅游局的领导讨论讨论)。  我没有看中科院的专家们的论文,不知道专家们是什么高见!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同步带 三坐标 新疆特产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