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7

[转贴]还有哪个部门没有财政问题?

文章提交者:风雪不留痕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阮思余 审计署9月19日发布的2007年第6号(总第24号)文“49个部门单位200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再一次将公众的视野聚焦在中央各部门的财政问题以及作风建设上。 为了更清晰地明确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有必要对是次公布的被审计机构进行分类。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有19个,占国务院28个组成部门总数的67.86%。这些部门分别是:铁道部、国防科工委、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人民银行、科技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 国务院唯一的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 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有10个,占18个直属机构总数的55.56%。这些机构分别是: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民航总局、安检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局。 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有8个,占14个直属事业单位的57.14%。这些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 属于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有4个,占11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36.36。这些机构分别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文物局、中医药管理局。 此外,其它的机构还有: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文联、中国科技协会、对外友好协会、最高人民法院。 详细罗列这些机构并将其分门别类是完全有必要的。总体而言,无论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还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都有一半以上的机构存在各种各样的财政问题。 就单纯的比例来看,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部门中只有9个部门没有上榜,这还要除开审计署不算。它们分别是:国防部、国家民委、安全部、监察部、人事部、建设部、交通部、人口计生委。 诚然,这里的问题首先是,谁来审计审计署?因为如此一来,中央国家机关都在审计署的审计之下,其自身则可以置于审计之外。从公平角度来说,审计完中央各部委之后,是否要审计审计署?由谁来行使这一职能? 按照中国行政组织的运行原则首长负责制和国务院部长责任制的做法,国务院这么多部门频频出现财政问题,谁来为此负责?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以及审计结果的可期待性又如何才能得到保障?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财政监督。如果审计只是为了一种新闻效应,完全没有必要审计。审计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给社会报料,追求一种轰动效应;而在于通过这种审计过程,更好地监督国家财政的使用情况,使其真正能够更加合理、合法、恰当地使用。 当看到这么多的国务院机构存在财政问题的时候,只要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想到并质疑,现在还有哪个部门没有财政问题? 这次公布审计结果的49个部门,都是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作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尚且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可想而知,各地方的财政存在的问题该有多大?各地方审计机构能否也象审计署这样将其公之于世,至少我们也可以知道事实的真相。而不是始终生活在层层面纱甚至是厚厚的浓雾之后。只可惜,这样的期待恐怕非一时半会之事。好在我们有自知之明,总是不敢随便奢望,否则我们的神经早已崩溃,我们的呼吸早已中止…… 作为普通的纳税人,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又如何能够确保我们的税收能够得到合理、合法、有效地利用?我们又如何能够相信我们的国有资产真的能够保殖增殖?这不,身为国务院唯一的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不也是榜上有名么? 如果国家只是一味地向普通百姓收税,而不去好好监管这些税收的用途。百姓哪会心安理得地缴税?哪会视纳税为光荣之事?哪会视纳税为自己的义务?因为我不知道还有多少部门没有财政问题。确切来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个部门没有财政问题。 当一个个部门在虚报多领预算资金、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截留少报转移资金、管理不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巧立名目乱收费、违规兴建办公楼之间周旋的时候,想着我所上缴的税收,不久将会成为这些资金之一时,我除了痛苦、失望、悲观、郁闷之外,恐怕还剩下的就是愤恨、无奈…… 还有多少部门没有财政问题?还有哪个部门没有财政问题?当普通百姓带着这样的审视眼光质疑我们的公权力及其组织的时候,可想而知,我们的百姓对这个政府还有多少热情与信心?还有多少理想与期待?热情消逝以后,期待破灭之后,我们对这个政府的想望还剩下什么? 前些年流行的“中央满天晴,省里起乌云,县市刮大风,乡镇淹死人”,现在看来也得逐渐修正了恐怕现在中央有“半天晴”都算幸事了。中央政权尚且如此,叫我们如何期待地方政权的爽朗“晴天”呢?中央政权尚且如此,叫我们如何期待地方财政的合理合法预算与收支呢? 这么的一个国家,这么大的一个中央政府,多少年来,我们并不知晓中央的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当我们能够有所知晓的时候,恰是审计风暴狂刮的最近几年。为什么问题年复一年,久而不决? 仅仅是财政管理的制度化问题?还是我们推动财政化制度建设的人的问题? 为什么只听到审计之风大刮,而罕见针对审计出现的问题着力整改的实质性措施呢?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同步带 三坐标 新疆特产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