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7, 2007

黎阳:是该对台独使用武力的时候了

[转贴]文章提交者:wenxue36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这个世界有真正和平吗? 没有! 从来就没有过!   人类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战争史,是铁与火的史诗。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既是它内能的高度聚积,也离不开使用强大的武力。以美国为例,二十年来为实现其全球霸业,美军从海地打到利比亚、从巴拿马打到格林纳达、从海湾打到科索沃、又从阿富汗又打到伊拉克。。。现在伊朗很可能又是巡航导弹的下一个目标。   这还不算,美日联手又通过了《周边事态法案》,目标直指中国台湾。在这种形势下,龟缩在台岛上的那帮民族的败类的台独活动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继去年通过“废统”之后,近日又在大张旗鼓地搞“去中国化”运动。至此,可以说,台湾岛内把从教科书到所有的公营企业都完成了“去中国化”的正名。换句话说,台湾已经悄悄地“独立”!   事态发展到今天,大陆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未能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致使岛内台独势力猖獗,祖国认同感毁于一旦。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台湾当局不自量力,屡屡勾结外贼,明目张胆地自立乾坤、与大陆为敌。大陆方面一切的隔空喊话都被对方嘲笑为“只会叫,不会咬”的政治作秀,视我软弱可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郑重地向政府呼吁:    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应该行使主权---对台使用武力!    (一)中国人不怕战争    谁说我们中国人缺少血性?!   专诸、聂政的故事,反映了早年我们中国人舍生取义的侠肝义胆的豪情;赵氏孤儿、管鲍之交,反映了中国人的耿耿忠烈的品质;“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珂刺秦王、易水河畔樊于期自刎头颅为其饯行的壮举、田横五百壮士的集体自杀报主都表达了中国人不畏强暴、杀身成仁的民族血性;张良刺秦,一介文弱书生竟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说明儒生并非那般手无缚鸡之力;张骞两闯西域,二十年孤身深入西域。   即使女子也不甘落伍。从我国第一位能征善战的女元帅妇好, 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从隋唐的樊梨花到北宋初的佘太君和穆桂英上阵杀敌,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比比皆是。   历史上,我们中国人从来就不怕战争。“犯天汉者,虽远必诛”!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豪气!汉武帝为子孙后代的和平,不惜全国人口死亡高达50%,挥师讨伐匈奴。我中华儿女一击蒙古国杭爱山,二击伊犁河流域,三击锡尔河流域,开疆扩土至达中亚。相反,软弱的罗马帝国皇帝对被赶到欧洲的匈奴人进献黄金求和,最终衰弱灭亡。英、美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害怕匈奴人,不得不从欧洲大陆逃到英伦三岛去寻一藏身之地。   谁说西方文明优于我们中华文明?!   即使在近代,中国人也有不俗的战绩。以韩战为例,尽管美国当时拥有世界GDP总量的50%;尽管美国机场上停放着超过50000架战机;尽管美军当掌管着 16个国家的军队和41个国家提供的军事装备及各类物资;硬是被刚从废墟里走来的中国军队消灭了200多万人(包括阵亡,失踪,被俘和受伤),大伤元气。    口说无凭,有美国“韩战纪念碑”的碑文为据:    阵亡美军 54246 联合国军 628833    失踪美军 8177 联合国军 470267    被俘美军 7140 联合国军 92970    受伤美军 103284 联合国军 1064453    (二)中国应该正视战争   目前,台湾问题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大陆方面的一再忍让并没有感化台岛上的那帮数典忘宗的不孝子孙。当国家分裂用尽一切外交调和手腕都不能制止的时候,战争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能回避!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是当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存在什么“可是”。对自己的主权问题而与外人相商,把自己的领海与外人“共同开发”,真乃我华夏民族之奇耻大辱!为了经济发展和其它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而刻意回避和淡化战争,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   鸦片战争时中国得罪过谁了?人家的兵舰照样打上门来。太平天国还信仰上帝基督,可迎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带着血腥味道的炮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胜利的协约国一方,结果却被要求把山东交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跟美国是盟国,结果美国把中国的领土和海港当筹码送给了苏联。。。翻翻中国近代史,中国跟西方套近乎比今天可无耻的多了,可人家照样收拾你!   这不是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狮子不咬你是因为你也是狮子, 你必须该亮爪子亮爪子,该亮牙齿亮牙齿。如果不幸亮出的是一排洁白整齐的马牙,那就等着被被开膛、被破肚、被蹂躏!    (三)中国的客观环境也需要战争    无论从文明的视角还是历史的观点,中国都需要一场战争来改变小布尔乔雅式的变态心理。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崛起”是走不通的死胡同!鸦片战争后,一代代中国人都做着一个强国梦。而这个强国梦屡次遭到外部势力的打击和直接侵略而破灭。再说,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只能通过军事斗争完成。即使是和谈,也要仰仗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中国不要做"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黄梁美梦。多想一想天上哪天掉炸弹, 少惦记空中何时落馅饼那样的美事!   从历史的观点看,没有战争就没有历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和平只能通过战争去争取. 正是由于半个世纪前的一场抗美援朝之战造就了中国近代少见的长达50多年的和平时光, 无形中给人以"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的错觉. 今天中国的现实就是长时期的太平盛世, 歌舞升平导致我民族精神萎靡、人心涣散、文官爱财、武将贪生、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处处呈现出家败国亡之征兆。    只有战争才能荡涤这一切,任何措施、任何改革都无济於事!    (四)既然选择了战争,就要敢于出手    中国既然选择了战争,就要做最坏的准备。什么“局部高科技战争”?实乃是一厢情愿,不值一提!    中国的“有限核反击”的战略已完全不能适应今天的环境, 全面扩充进攻性战略核力量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最有效的策略,已经成为每个中国军事评论家的共识。试想,今天的印度不断叫嚣他们的核力量足以可以和中国同归于尽,我们有谁能对此心惊肉跳?! 同理, 你可以想象中国那少的可怜的核武库在别人看来又能算得了什么?!   中国要想变被动为主动,只能发展进攻性战略核武库。最大限度地吓阻地球上的任何对手,以保证随时对台动武。必要时,首先拿台独开刀! 我们必须明白无误地向跃跃欲试的干涉国家发出这样的信息, 那就是: 台海战争,没有什么第一枪,只有第一弹:   原子弹!   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台独不到最后绝望之时绝不会缴械投降。对此,中国大陆不要心存妇人之心,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战术上不按常理出牌,对台军事目标可以核弹摧毁,决不能对敌人存有一丝幻想,也决不能给台独分子一丝的喘息的时机!   战争时因该对外宣布:在台海战争期间,离台湾500公里范围为军事禁区。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凡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该区的飞行器一律击落!是舰船一律击沉!是人员一律击毙!    (五)总结   西方“强者为尊”的规律,谁忘了谁就要倒霉。当年的超级大国苏联就是相信了西方信誓旦旦的保证,莫斯科人被里根总统那好莱坞式的“自由与民主”的激情演说所蒙蔽,同意了东西德合并,同意了裁减核武库,甚至还同意了苏联解体!现在,俄国国力衰败,北约的信誓旦旦全成了废纸,坦克开到了俄罗斯家门口,还有人在鼓吹俄国还能再分它个十几块、二十块。。。谁让你放马南山,将武功废弃?!   西方所尊重的强者包含三重意思:第一,你必须有实力;第二,你必须证明你有实力;第三,你必须让别人明白,你有勇气和胆量使用你的实力。三者缺一都不行。今天凡是世界上受尊敬的大国除了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外,更拥有历史上好战善战并令人生畏的“战争血统”:美利坚合众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沙俄帝国,罗马帝国,奥匈帝国,还有所谓的“大日本帝国”。。。比比皆是。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中又将面对兄弟相残的局面。现在即使最乐观的政治家恐怕对两岸和平统一也已绝望,这是悲哀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隐隐看到了铁血首相统一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那艰辛的背影,看到了彼得大帝踏上年青的俄罗斯成长道路时孤单的脚步,要知道一个落后的民族很少能不经过铅与火的洗礼就实现复兴。我们感谢共和国前辈们在罗布泊艰苦卓绝的工作,在冰天雪地的朝鲜半岛上英勇壮烈的战斗,在荒凉的黑土地上用血肉之躯推动起沉重钻机的悲壮。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地付出,终于筑起了中国的大国实力。今天的中国人,应当继承先辈的这种精神和毅力。    勇敢地以大国的身份去博弈!    五十年前,前辈们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在古直木里的敌坦克群前,在上甘岭的炮火中前赴后继、慷慨赴死,以数十万人的生命造就了我们今天和平。而今天的中华儿女,更应该无愧于他们的后代,更应该无愧于龙的传人,更应该敢于承担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也有和世界霸权较量心理和意志的英雄孤胆。对一切胆敢干涉中国内政、与中国人民开战的一切霸权主义决不手软!必定用核弹炸他们个稀巴烂,为子孙后代再造和平100年。   再创奇迹!    (作者 潘宏斌 黎阳)

Friday, February 09, 2007

杨曾宪:我对拙论“盲点”的自检报告

(拙文《“上学难”“就业难”与中国高教大跃进危机》发表后,有署名“正和”
的先生发表了两论《杨曾宪高教“大跃进”的盲点》。鉴于正和先生批评动机尚
纯正,行文用语亦平和,且文中帽子较少,在下感谢之余,愿对照他的《再论》
一文,逐一做自我检讨。其下,【】中的文字,便是我的检讨。)
  
再论杨曾宪高教“大跃进”的盲点

   正和

  在本人《杨曾宪高教“大跃进”的盲点》一文之后,杨先生又陆续发文阐述
自己的观点,并开始抨击“经济学家”不懂经济学。我不知道杨先生指的是哪些
“经济学家”,但杨先生自己的经济学水准,显然是达不到“家”的程度的。

【拙文原为一体,只是网上分贴,没有在某文“之后”陆续发表之说。中国
有些经济学家不懂市场经济,早有人指出,不是我的发现。文中“经济学家”指
谁,很容易查到。杨曾宪的水准肯定达不到经济学“家”程度,不必“显然”。】

  一个时期的社会就业需求总量,取决于该时期的人口统计特征,而不取决于
高教规模——即,不以大学生身份就业,就要以中专生、中学生、职技生等身份
就业。这是绝大部分讨论者都能意识到的出发点了。杨先生局限于大学生来论就
业,就不是“贫困生”所说的“顶多有些不完美”了。不通观所有就业身份的社
会境遇,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老百姓会不顾一切地追求以“大学生”身份就业。大
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的需要,中专、中学、职技生的状况又如何呢?就我所
见,仍然不如人意。直接的工作技能,还是在上岗培训和工作中学到的,而学习
的能力,才是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即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差,其平均学习能力
还是远高于非大学生的。这里高考对IQ和自律能力不同的人的选拔作用得到了体
现。即使学习无用的东西,IQ高、自律强的人也占优势,从选拔的角度来说,教
学的内容并不重要。当然,学校教育不能只起选拔作用,否则就把自己降格为企
业的招聘考试了。

  【我讨论的是大学生就业难,不是社会就业难。中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
1000万左右,却有数亿农民进城,更有数百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这矛盾
1990年代就存在,与大学生问题无关。而大学生“以大学生身份就业”,或“以
中专生、中学生、职技生等身份就业”、失业,其对国家对家庭对个人造成的后
果是绝对不同的。同样观点拙文中已有批评,盼正和先生在找“盲点”前,先读
原文。

  “大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的需要,中专、中学、职技生的状况又如何呢?
就我所见,仍然不如人意。”这不如意结论我同意,但不能因为中专不如意,就
再浪费四年,依然不如意吧!

  大学“即使学习无用的东西,IQ高、自律强的人也占优势,从选拔的角度来
说,教学的内容并不重要。”这话让我感到惭愧。如早有这觉悟,我还批评高等
教育干什么!】

  杨先生的“拙文的观点是,由于违反高教规律,由于大学问题多多,所以,
许多大学生‘在经历了6年应试教育的磨难后’,会把大学校园‘作为补偿往昔
峥嵘岁月的伊甸园,积极享乐、消极厌学’,连高中时的优秀品质都丧失了。网
上已有大学生跟贴,支持我的观点。这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反对高教大跃进的关
键所在,也是我认为高教大跃进‘误国害民’主要理由所在。”

  愚以为,杨先生在这“关键所在”里表现出来的逻辑水准,大致与“贫困生”
网友相当。如果说大学校园里的颓废现象与“6年应试教育的磨难”有因果关联,
那么,杨先生大力提倡“缩招”的结果只会使“6年的应试教育”更加“磨难”,
更加“峥嵘”,且缩招后大学生就业竞争减少,上大学后就更加要“补偿往昔峥
嵘岁月,积极享乐、消极厌学”了。

  【缩招不是一个口号,还有配套要求,其中包括要提高高校淘汰率,实行教
师学生双向淘汰。正和先生如能耐心读完原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应试教育的问题,对中等、高等教育从来都是负面的,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拙论的重点在大学。如果大学不问题多多,会纠正应试教育产生的问题的。正和
先生能把因果关系倒过来解读,其逻辑水准令人感佩。

  正和先生还善于发现因果关系,譬如大学生苦学精神要靠就业压力。因此,
只有继续扩招,让更多大学生失业,中国大学生才能拼命学习!而像欧美国家某
些就业压力小的大学里,大学生们肯定天天旷课,夜夜狂欢。像西南联大的大学
生之所以刻苦学习,则是因为他们毕业即失业——此种高见,确是我的认知盲点,
佩服、佩服。】

  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不能主观想象地推定一个原因。没有统计数据,我
且接受大家公认的目前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素质差、学习风气坏的现象,但怎么就
能唯一地与“扩招”建立因果关系呢?这一时期与“扩招”并发的重大社会经济
变化有(1)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大幅提高,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问题是一个
社会性问题,不是大学造成的,也不是扩招造成的。(2)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
要求大幅提高,要求“直接上手”,不愿在人才流动性极大的现实条件下付出新
人培养成本。大学在扩招之前就做不到让毕业生“直接上手”,计划经济为主的
时代就对大学生有“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抱怨。只不过企业是国家的,哪
有私企老板这样敏感呢?明知所学无用,学风又如何能好得了呢?而各种注册、
认证考试甚至考研在大学生中走俏,可看出大学生自己也在积极而盲目地适应市
场的需求。(3)主流价值观(不是宣传的而是实践的)向“金本位”转化,带
来了政府部门、各行各业的普遍腐败,高校中的腐败问题也不是扩招造成的,社
会的普遍腐败对刚开始理解社会的大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很遗憾,拙文已提及,中国大学原来就问题多多,现在是成倍放大了。正
因为问题成倍放大了,所以,后果更严重,所以,高教大跃进才不是正确的决策。

  譬如“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问题”,为什么小学、高中阶段不突出、不厌学,
大学阶段凸现了呢?譬如“社会腐败”,六年前便非常严重,为什么当时大学生
学风尚可呢?当然,懂逻辑的正和先生考察因果关系总是独具慧眼,自然就发现
“盲点”多多了。】

  在一个错误的体制中调整由这个错误体制制定的目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甚至只能饮鸩止渴。国企改革就经历了政企分开、员工激励、经营者激励等一系
列改革,回避“所有者虚位”这一根本问题,结果都只能试点有效,推广无效
(“霍桑效应”)。普遍问题的解决,经过20年摸索后,还是要回到产权改革和
市场经济的制度正道上来。连学术腐败都不能正视,更别谈解决,我们还能期望
什么呢?所以本人才认为教育部/委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的本身。

【以上所论与本人无关,正和先生借题发挥而已。但似乎正和先生也认为高
教大跃进是错误了?如是,就无须争论了。】

  而所谓“连高中时的优秀品质都丧失了”,愚以为是“优秀品质从小学起就
逐渐丧失,到大学就丧失殆尽了”,大学不能独任其咎。这个“优秀品质”就是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子曾经曰过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求知和思考中得不到乐趣的人,已经是一个现代废人,
只配去信中医吃中药。而扼杀人类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是中国整个教育体系目
前最大的失败,非独高校为然。

  【所说甚是。但拙文原文中早有规定,我只是指“刻苦精神和自律意识还比
高中时退步”,惟此而已,岂有他哉!】

在下的药方——高等教育办学逐渐从审批制向核准制再向登记制转变,而中
等教育和职技教育要按上述路线放开得更快;教育部/委主导的评价、分级体系
转化为学校、企业联合组织主导的评价、分级体系,最终体现为学生、教师、企
业的“用脚投票”;教育部/委应集中主要精力解决学术腐败问题;国家对高校
低效的高投入应转投于全民社保体系的建立健全——有点象“葵花宝典”,要求
掌握着改革权力的部门自愿放弃权力和既得利益,正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其难矣乎。但神功大成之日,高校百舸争流,学术腐败潜踪,千秋万代,永载史
册。不管是否进行上述改革,招生规模都只能顺其自然,得过且过,以拖待变,
让时间和大环境的改善自行解决部分问题。而杨先生“缩招保质”的药方,是要
求教育部/委“积极管理”,是一个扩大其权力和寻租机会的建议(比如来个“一
年一度秋风劲”:教学评估、指标分配),有点象“吸星大法”,绝对比在下不
识时务的药方更对“任教主”胃口。但果真采纳杨先生的建议,将又是一番徒劳
的折腾,让老子起于地下再次教导人们“治大国若烹小鲜”。

  【正和先生的“十全大补”药方在前,“葵花宝典”、无敌神功在后,实在
让老夫自愧弗如甚也!早知世上有如此准备“千秋万代,永载史册”的“神功”
神人在,我就不会费神撰文了,真是后悔呀,后悔!

  只是关于“招生规模只能顺其自然”一说不敢苟同,因为高教招生从来就不
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否则,就不会有“大跃进”了。至于拙文建议是否是一
个扩大“权力和寻租机会的建议”,仍请再读拙文原文,恕不解释。】

  另外,已有网友指出,杨先生支持扩招而反对“大跃进”,“扩招的关键是
个度”,却没有定义这个“度”,那就是应用之妙存乎一心了。恐怕只有杨大侠
取代任教主才能实施其千秋大计以免“误国害民”了。

  【“度”在拙文中,请正和先生自查,不必“应用之妙存乎一心”。
  最后,再次表示感谢正和先生,并顺便谢绝“大侠”封号和“教主”委任,
在下以草民为荣,多年来一直不识抬举,敬“官”“神”而远之,罪过,罪过。】

(XYS20070208)

Monday, February 05, 2007

黑药——《烈药》的中国版

  三丁

  《烈药》

  记得很早以前读过阿瑟.黑利的《烈药》,揭露制药界的黑幕。但当我从国
内一所药学院毕业,正式进入医药业之后,我似乎已渐渐忘记了这本书的内容,
觉得书中所写的东西与国内药业相比,实在算不上什么。与阿瑟.黑利的认识度
相比,我们只能叫做“黑药”了。

  前不久,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的官员相继落马,相关官
员数人因受贿遭刑拘。其中包括原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及司内几名
处长、原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等人。【按:原国家药监局长郑筱萸已被“双
规”】

  事发之后,虽然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但在业内大家感到惊诧之外,似乎也是
在预料之中。拥有权利但缺乏监督,处理事务缺乏公开透明度,手握企业的生杀
大权,按照业内人的话来讲:在这些位置上,想不腐败都难。现在的问题关键是
能否真正揭开黑幕。

  但不管如何,冰山已露出一角。国内药业乱象由来已久。对抓进去的人来讲,
他们未见得服气。因为在他们来说,凡是业内司空见惯的事,只能从制度上找找
原因了。

  徘徊年代的挣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之
初由原化工部、商业部、卫生部、供销总社等部门相关机构组建而成,其中包括
计划经济下的一些行政性管理公司。如中国医药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公司等也前
后归入国家医药管理总局。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后,手中并无太多的权利,因为最为关键的药品审批
权一直在卫生部,所以相对来讲其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但与卫生部的
权利之争几乎没有停止过。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申办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
必须在医药和卫生部门分别拿到合格证和许可证,才可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所以在当时药业的从业资格在许多人眼里就是金钱。即便如此国内药品批发企业
高峰时达到数万家,截止到2005年经过数年强制淘汰仍有13000家左右,堪称世
界之最。

  国家医药管理总局苦于没有手段管理医药行业,并且自身位置在国务院机构
改革中也岌岌可危。于是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齐谋甲医药于八十年代提出实
施“药品专营”,其主要观点是“建立医药责任市场,实行医药专营,从生产、
商业批发、使用三个环节层层把关,形成一个“责任链”,实行“闭环式”封闭
性管理,把假劣药品堵在外面,使其不能进入市场,无法销售。

  但当时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趋势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在全国各地搞了试点,并
轮番组织多人去瑞典考察,最后也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现在除经历过此事的
人外。鲜有人提及。

  1994年,由担任过杭州民生制药厂厂长、浙江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郑晓
萸入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此次东窗事发的几位皆是其爱将。

  其间,国家药品管理总局名字也几经变更,但最大大变化来自于1998年上一
届政府的机构改革,仿照美国FDA的模式正式确立了国家药品管理总局的地位,
更名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药政局、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部门正式并入了,
权利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强势年代的无力

  权利到位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入有充分发言权的年代。随后,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标准,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研发、药品报
批等。但监督不力,总是留有一些灰色管道,一些政策也名存实亡。其中最典型
的有两个例子:

  一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问题。先是在深圳搞了试点,但由于相关政
策不配套,结果搞成了药品分类摆放,参与的企业叫苦不迭。2004年7月,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抗生素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的的规定,出台之后争议颇大。
因为医院处方很难流入药店,并且直接影响药店效益,一些行业协会上书希望缓
行,但未果。推行之初尚有媒体和管理机构监督,时间一长又行同虚设。有一次,
我嗓子发炎,到北京西直门附近的药店(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仅200米),购
买抗生素,店员热情推荐,无人问津处方问题,顺利购得石家庄制药厂生产的阿
齐霉素。真让人感叹,政府令出不了大楼。

  二是新药审评把关不严,仿制药泛滥。记得一次有局官员和企业代表参加的
座谈会上。一位来自西安的大型国企的总经理当着药监局官员的面说:我们一定
遵守国家政策法规,但医药局是不是也要搞好计划生育,一个品种动辄几百家生
产,医药市场想不乱都难。厂里要活命,当然要出邪招。

  2003年-2004年,一些知名的国外企业如辉瑞、葛兰素公司都因为产品专利
问题与国内企业对簿公堂,但罕见的是国内企业都已拿到新药证书。

  烈药的灰色路径

  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仅2004一年,药监局便受理了10009种新药报批,而
同期美国药监局同期受理新药报批数量仅受理了148种。业内观察家指出,这一
方面与中美之间对新药概念的界定不同有关——中国将首次进入市场的仿制药也
定义为新药;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中国在新药审批中存在的标准模糊、把关不力
等制度缺陷,为大量违规报批和权利寻租的行为提供了土壤。

  在医药行业目前已滋生出一批专门负责新药报批的代理咨询公司,从事此行
当的人多与药监局内部人员有密切的关系,,局外人很难插手。这些人神通广大,
甚至可以将其他公司花费财力、精力完成的资料拿出来,用在自己代理的报批药
品上。于是乎,这些公司成了政府官员权利寻租的代理人,利益之丰厚,一般人
难以想象。简单的仿制药都在数十万。

  如报载,新上任的药监局局长邵明立便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药物申报
“绿色通道” 制度的漏洞。所谓绿色通道,是在SARS期间,为保证抗击疫情的
特效药物能够迅速投入使用,缩短审批过程的一项特别制度。在SARS危机过去之
后,为了防范可能到来的新疫情,这一通道被延续了下来。但是,利用绿色通道
违规报批新药早已是医药圈内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了。“现在的绿色通道有些像是
灰色通道。”一位业内人士评论。

  其他,更换药品规格、剂型,规避价格政策,都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回扣已经成为药品行业的惯例,多数业者对这类问题懒的提起。

  由于国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不健全,所谓的新药出现副作用也难以得
到反映,也许您吃药得病浑然不知。可能真得感叹:谁让你生在中国。

  似乎谁都没有责任

  所有药品的审批,都是按程序走过来,申报资料一样不缺,生产药厂符合
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药品批发企业符合GSP(药品经营管理规范),医生
在开合法的药品,责任到底该谁负呢?

  或许我们真应该理解一下医生,药品从出生到病人手中,医生是重要的一个
环节但不是全部。这一条利益链上真正的大鳄决非他们,他们某种意义上只是药
品的零售店员,他们开出合法的药品给病人,拿到了佣金,抛开道德评判的标准,
无可厚非。即便是卫生部门搞医德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将处方佣金定为受贿,也
无济于事。因为有太多的办法逃避监管,如做药品疗效的研究,发表论文,参加
学术会议,您该如何界定呢?一位医院的主任讲:如果靠医院批准去外地,还不
要说国外,去参加学术交流,恐怕我本人一年也不会有一两次,一般医生轮也论
不上。奥运会如果没有赞助商,全赔钱,也不大会有国家申办。

  到底谁能真正解读 《烈药》的中国版?
同步带 三坐标 新疆特产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