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6, 2007

《奋斗》就是一现代版武侠

在家陪着老婆看《奋斗》时,老婆说了句:“这哪是80后的奋斗呀?简直就是他们父亲的奋斗。”她此感触是对男主人公陆涛而言,陆涛有一个身家亿万的生父携巨资从国外归来,而养父则是政府规划部门的官员,集官商两大优势于一身的他,所以能年年轻轻便投身到房产业成为高管。
普通的80后青年,他们有多少人能像陆涛这样创业?不要说和陆涛相比,即使和在某大公司做白领开着小奥拓的向南,和开蛋糕店开吉普的华子相比,多数同龄人也会自叹弗如。当剧中这些情感上受到创伤的年轻人集结在心碎乌托邦中,没日没夜地喝酒聊天、争风吃醋时,现实中多数的80年后要么正在某个制造业车间的流水线上流汗,要么揣着一摞简历一家家赶招聘会,要么生活状态好点留在城里找到工作有了家庭可一半以上的收入用来交月供。
《奋斗》中那些80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水准,对今日中国多数同龄人而言,是一种奢侈。因为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梦,所以《奋斗》能满足于年轻人对生活的种种想象,说白了,它和被称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小说的功能是一样的,无非是现代版的罢了。
喜好宏大叙事的北大教授张颐武先生撰文称《奋斗》是“80后”的文化新标志,笔者不是学界人士,不知道“新标志”的标准是什么,但对张颐武文中一些说法颇不以为然。他说:“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电视剧中几个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其实已经没有被 ‘大历史’所支配的那种无可选择的悲哀,也没有了个任何一种个人难以把握的大历史的变化之间的一场紧密的扣连。这里的悲欢离合其实都是个人的选择和个人的小环境的作用的结果。”时代总是在进步,历史不可能完全重复, 80后一代当然不可能重复父亲和爷爷的路,可是,任何一个人的路都是个人小历史和社会大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80后这代人看上去确实不如父辈那样关心政治-----似乎他们不需要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不去支配他。张颐武先生说,“《奋斗》中的为爱情和生活而进行的‘奋斗’其实都是在个人的选择基础上进行的。个人通过自己的成长中的选择来决定自己生活的状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自主的选择变成了这部有关‘奋斗’的电视剧的中心。”确实,80后这代人不用在外寇入侵时中断学业拿起刀枪,也不会被上山下乡的大潮卷到某个山村,他们的个人选择空间比父辈大也是事实。可是他们又能多种程度上拥有“自主的选择”呢?一代必有一代之政治,一代人也必有一代人之生活状态,但在中国,个人背后那只时代政治的大手从来就没有减少力道,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剧中那种自主和自由不是现实生活的真面目,想出国学设计就能出国,想开办公司就能开办公司,想跳槽就能跳槽的自主和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只属于少数靠父辈余荫生活的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其实和那位不得不离开华子嫁给一位混混的露露一样,有太多的无奈。拿到一纸文凭找不到工作,跑到大都市里倍觉迷茫和孤独,房产商和地方政府从他们身上榨取巨额利润,而对这些无奈与不公,他们除了在喝酒时或上网发发牢骚,不能通过稳定的、合法的渠道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难道不是被大历史左右?这难道就是自主的选择?
正因为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自主和自由,所以《奋斗》中那几位同龄人的生活才是多数人不可及的梦,这部电视剧起到修补现实缺陷的慰籍作用。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不是因为太现实,而是因为太不现实,给年轻人们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就如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样,郭靖、令狐冲、张无忌这类长在绝域或丛林中的傻小子,一入江湖就能碰到黄蓉、任盈盈、赵敏这类美丽、聪慧、善良的女子;他们陷入困境时总能峰回路转偶然得到前辈的秘籍而修炼成绝世武功。《奋斗》中的陆涛等人也是如此,不但能得到两位富翁女儿米莱和灵姗的爱,而且她们还特别大度、特别富有牺牲精神,连小职员向南的婚姻亮出红灯后,网上认识的留美归来美女律师瑶瑶便爱上了他;当其主管的项目碰到问题时,总有人站出来投资,为他擦屁股。现实中一般人哪能碰到这样的好事?!
既然是现代版武侠,肯定其娱乐价值就行了,没必要将“新的标志、“新的未来”这类溢美之词给它。我以为有历史穿透力的文艺作品,一定要有相当的现实情怀。

附:张教授的文章
张颐武:《奋斗》是80后文化新标志《奋斗》的轰动无疑是最近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这部电视剧将“80后”置于表现的中心,虽然是由赵宝刚和石康这样的年龄更大的名家制作,但这部片子显然提供了一个观察“80后”生活的一个有趣的视角。这部电视剧无疑将“80后”摆上了新的空间之中加以展示。“80后”文化终于进入文化主流无论如何,这部电视剧深入地表现了“80 后”一代人的生活、工作和爱情,尝试正面地给予“80后”的年轻人一个充满期望的观察。而最后的结果也是令人惊讶的。“80后”真正在这部电视剧中发现了自我认同的可能,于是大量年轻人的博客在专注地讨论这部电视剧。而年长的人也从这部电视剧中发现了了解年轻人的孔道,他们也在热议这部电视剧。所以,《奋斗》意外地起到了双重的功能,既给年轻人一个自我认同的空间,也给了其他人一个认识“80后”的空间。这既是一些前辈对于“80后”的期许的结果,也是 “80后”确立自我的标志。这部电视剧的轰动其实最好地标志了在几年前通过韩寒、郭敬明的小说开始崛起,经过“超女”等选秀节目放大的“80后”文化终于已经进入了文化主流。在过去,“80后”的文化往往都是“自产自销”。“80后”自己生产,自己欣赏,同代人创作,同代人观看,而且前辈对于这些文化上的表征也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议论。《奋斗》的意义,在于确立了“80后”的人生在主流社会意识中的价值,标志着“80后”登上了社会的大舞台,在经过了几年的讨论和争议之后,他们被社会广泛地关切和理解了,社会已经将他们置于一个新的位置上了。它的轰动其实是社会对于自己的年轻人的一次真正的肯定,一次真正的对话和沟通的起点。它既意味着长辈希望理解“80后”的诚意,又意味着“80后”本身和前辈对话的诚意。所以,我们应该充分估计这部电视剧的作用。“80后”个人决定奋斗从这部电视剧的内容来看,“80后”最为突出的特点被表现得相当充分。他们是独生子女,生长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时代,没有二十世纪的困难和匮乏的深刻的记忆和强烈的悲情,而有一种新的全球性的视野和更加重视自我感受与人类的普遍价值的新的意识。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电视剧中的几个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其实已经没有被“大历史”所支配的那种无可选择的悲哀,也没有了个人和一种个人难以把握的大历史的变化之间的异常紧密的扣连。这里的悲欢离合其实都是个人的选择和个人的小环境的作用的结果。过去我们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对于青春的表现,往往都是在青春中有一种被大历史席卷而去的状态。如抗战所造成的离乱和抗争,新旧社会裂变造成的个人生活的转折,到“反右” “上山下乡”这样的运动对于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而计划经济下的个人生活空间的狭小和被动也是个人难于进行生活选择的一个背景。二十世纪的中国很难有青年个人自我选择的机会和可能,也很难有个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个人生活的选择空间。但“80后”年轻人的命运和这样的状况有了根本的不同。《奋斗》中的为爱情和生活而进行的“奋斗”其实都是在个人的选择基础上进行的。个人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个人通过自己的成长中的选择来决定自己生活的状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变化其实就是一个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新的环境中出现的新的个人的特点。同时,他们的生活已经和计划经济下的人生有了根本的不同。他们面临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前提,市场经济已经变成生活的基本条件的环境之下的命运。个人不得不在这样的生活中寻找感情或者事业的归宿。而他们的生活背景也越来越变得具有全球性。出国仅仅是一种平常的选择而已,而不是一个根本性的对于本地的脱离。这些描绘都让这个电视剧有一点如同韩国 “偶像剧”一样的状态。悲欢离合的命运,感情的大喜大悲的波澜,事业的成败得失,一切年轻人面对的考验不得不自己用自己的选择加以面对,而不是将问题表述为“环境”支配的无能为力的痛苦。自主的选择变成了这部有关“奋斗”的电视剧的中心。一种“纯爱”的感情,一种和社会的具体内容相分离的状态,变成了这部电视剧的中心。这当然说明中国历史其实已经在30年的发展中摆脱了过去的悲情的命运,虽然还有贫困的年轻人的问题需要关爱和帮助,但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有机会和其他人在一个共同的普遍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的特征,但他们已经有了机会在一种普遍的个体的命运中展开自身的选择。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有关这些年轻人的一幅情节剧式的仓促勾勒,却依然生动;过度夸张,却引人瞩目的图景。它可以说是中国青春电视剧真正崛起的标志。以往中国电视剧产业一直试图打造青春剧,但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不尽如人意。我们常常抱怨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如日本和韩国的电视剧那样生动和多彩。这里主要的原因我以为是中国历史提供的社会条件和认知条件还没有成熟,二十世纪的苦难仍然对于我们是重负和压力的原因。当然历史需要我们永远铭记,但新的超越也必然开始。我以为,《奋斗》就是这个开始的一个标志。它喻示了新的未来。

Sunday, October 14, 2007

一流的厕所,一流的大学

一流的厕所,一流的大学
许知远



  董桥曾提到过一则有趣的故事。剑桥大学修缮一所新厕所,按照大学的学生传统,这所新厕所肯定将要受到那些年轻绅士的灵感污染的。所以聪明的学监索性把厕所的墙壁设计成黑板的样式,旁边放上粉笔,随时涂鸦,并随时可以擦去。这个学监简直就是大禹的传人,知道对于有些“洪水”只能采取疏导,而不是硬堵的方式。一般认为,厕所涂鸦缺乏艺术文化气质,主要源于地点与人物不恰当。剑桥是个极好的场所,光名字就已经堆满了书卷气,而涂鸦者又都是拜伦、牛顿的师弟们,再加上他们都年轻,这种组合实在让厕所徒壁生辉。

  北大的厕所文化水平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北大的卫生环境糟糕,而文化都是被舒适滋养出来的。王小波把布鲁塞尔的公共厕所称作“文化的园地”,除了因为这是多种文化的交汇中心,更重要的是那里的收费标准是一美元。这肯定是一个极舒服的场所。一美元的心痛再加上舒适的无所事事,思想与文化肯定会蓬勃而出。北大的卫生场所秉承中国的一贯缺点,无法提供给使用者以从容感。环境的不佳,让这些豪情与才情都过剩的年轻家伙们没有心情孕育出崇高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一般来讲,宿舍楼内的卫生环境最差,也因此这里的图画与文字都流露出一种形而下的趋势。一看笔记,就知道实在是穷极无聊,才把平时不好意思说的话厚颜无耻地写了出来。这里的记录充分体现了青春期的抑郁症状和渴望肆无忌惮的急切心情。字迹潦草慌乱,欠磨炼。我曾看到最有文化意味的一则笔记有这样一句话:“同学们应该牢记这两点:读圣经和保持大便通畅。”这句话让那个狭小的环境陡升入一个至高境界,我当时深为此公的绝妙想法而折服。后来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才知道,这是一位美国大学校长的话。这位同学如果足够聪明的话,应该把《圣经》改为《论语》,似乎更有中国特色。

  老图书馆的卫生间曾经让我感动,那里曾经上演了有关北大未来出路的讨论。浅绿色的门上被密密麻麻地书写了若干争辩意见,句句呕心沥血。先是一组有关北大与清华比较的讨论文字,明显分为正反两方。先是蓝黑钢笔书写的一段对于北大正在衰落的忧虑感,感慨清华正在成为中国第一高校的事实。接着,一组黑色圆珠笔对此观点进行驳斥,声言北大如何如何领先,当时的激愤之情,可以想见。一行文字摞着一行,当然到最后,争辩改为谩骂,北大方声言要把清华改为北大工学院,而反方则要北大人认清自己的位置。文字笔记似有七八种之多,中英文夹杂。当然由于情况特殊,环境所限,争辩双方未能做到有礼有节,但是参赛队员对于北大的爱惜之情都是溢于言表的。新图书馆的卫生间修缮得明亮宽敞得多,同学似乎不再好意思往上写点什么了,这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北大学生越来越缺乏激情了。

  当年,因为读了张中行先生的《红楼点滴》,才抱了非北大不上的决心。似乎那些看似琐碎的吃住行,才真正传神地反映出北大所特有的魅力。张中行没有写过红楼的厕所文化,民国时肯定缺乏这种条件。可惜,《北大往事》里的那些家伙也没有提及。国外的社会学者在研究校园文化时,厕所文化绝对是重要一章。而一位牛津的教授只研究牛津教堂彩色玻璃的变迁就可以出一本专著,这的确可以显现出牛津的傲然气派。当北大有一天可以把厕所文学弄成一本研究专著时,彼时的北大也一定进入了世界一流。
  (李箐摘自海南出版社《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有一种尴尬叫“主动求刑”

有一种尴尬叫“主动求刑”
文章提交者:风雪不留痕 加帖在 律师之窗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新闻回放:《信息时报》昨日报道:近日,深圳市警方在落实“轻罪打击机制”方面有重大突破,即公交公安分局对2次及2次以上扒窃作案、屡教不改而又达不到刑事处罚标准的盗扒窃嫌疑人决定劳动教养,最低1年,最长可达4年,有效惩治和震慑了盗扒窃违法犯罪活动。

  应该说,深圳市警方的这一创新举措,并非特殊形势下“从重从快”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非法治诉求,而是在《劳动教养试行办法》里都找得到严格的法律依据的。

  不过,看似重拳出击的举措,很有可能遭遇当事人“主动求刑”的巧妙回避。不妨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江西有个小偷四年前偷了两根项链,公安机关认为不构成犯罪,就由南昌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对其处以劳动教养,但小偷坚定地认为自己犯罪了,所以一纸诉状将南昌市劳教委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劳教决定,转为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最终,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支持了小偷的诉讼请求,认为小偷已构成盗窃罪,确实该去坐牢(2007年8月23日《法制日报》)。

  听起来是奇闻,说起来是笑谈,但这样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事实上,小偷放弃劳动教养的惩戒去积极争取刑法的惩处,也是基于自利最大化做出的理性选择。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劳动教养一般是1—3年,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延长1年。相比较而言,刑法中五大主刑中的管制、拘役甚至有期徒刑都会在如此长的“刑期”面前相形见绌。管制虽然在期限上没有“优势”,但其对当事人的人身限制显然更轻,而拘役最长刑期不过1年。即便是被判处有期徒刑,还有3年以下,或者缓刑等可能性。

  深圳警方的“重大突破”,会不会遭遇如上述案例中小偷“主动求刑”的尴尬呢?这种可能完全存在。由是观之,如何确保劳动教养走出公安机关主导的行政化模式,如何实现其与刑罚的顺利衔接,都成为摆在立法者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志灵)

Wednesday, October 03, 2007

[原创]黄金周在哪里?

文章提交者:王民怒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黄金,金灿灿、黄澄澄,捧在手里,闪闪发光、熠熠生辉。黄金是财富的象征、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尺。拥有黄金意味着富足和高贵、昭示着人生的成功和灿烂。人们在吃穿无虞之后,会把目标投向保值的黄金。要么收藏黄金饰品贮存家中、要么绑在手指拇或悬挂在脖子上向世人炫耀。总之,黄金因其稀有和贵重,与人们的幸福指数挂上了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知怎的,普普通通的春节和国庆节公休,因为生拉硬扯将前后两个双休日拉扯到一起,黄金这个字眼就和它攀上了关系,美其名曰:黄金周。嗬嗬,黄金周啊!可不是黄金日。想想看,一周都是黄金,一周是七天,七天的日子都是金灿灿、黄澄澄,如何消受得起?想想看,老百姓七天都与黄金撞个满怀,怕是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一定会眼花缭乱,看得目瞪口呆吧?想来这黄金周真是一定大发明,申报个吉尼斯没准也会通过。外国有黄金周吗?应该没有。黄金周真好,一来老百姓终于有了七天的连续公休,可以满世界的神州行、华夏游,乃至飘洋过海,爽啊。以前行吗?不行。二来旅行社、商家、运输部门等等都因为人们的出游而生意火爆,营业额、利润都上去了,真好!三来国家因此呈现出莺歌燕舞、流水潺潺、歌舞盛世,好啊好啊! 不过一阵叫好之后,老百姓却发现怎么好处都那么遥不可及,咋就体会不到黄金周的味道。先说有条件大假出游的,人们走出门外,走到景点,怎么发现到处都跟开锅煮饺子似的,那密密麻麻的人都哪里冒出来的?怎么通往景区的道路上那么多的车?怎么车上那么多人?怎么吃饭、住店都成了问题?再看那景区,咋就象闹市般拥挤不堪?原来兴致勃勃出游,看到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看到到处都是人满为患,且吃住行都伤透了脑筋,好心情一下子没了。还游个啥,打道回府吧。再说没有条件大假出游的的。所谓大假,其实只针对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除此之外,不能享受大假的人可是多之又多。对于下岗工人来说、对于农村乡民而言、对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人员来说,黄金周不过是水中月亮、镜中花。再说了,即使是国企中生产一线大多数倒班职工也同样无缘黄金周。黄金周不过是一部分人的大假罢了,远不是全体国民的集体盛宴! 如此说来,黄金周就没有积极意义了?当然不是,看看那些商家、旅行社以及运营商别提有多高兴。当他们七天之后悄悄的数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时,嘴都笑得合不拢时,他们暗暗发笑:此时不宰你不商量,更待何时?以前只能零零星星宰客,现在是集体引颈,岂非大好事一桩。黄金周啊黄金周,确确实实的黄金周呢。 黄金周,中国人智慧的生动体现。也应了以前的一句耳熟能祥的老话: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虽说我等国民休息日还欠发达,但我们毕竟用我们特有的聪明和才智创造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新生事物,谁能说三道四说不好,他就是不了解中国国情。我们集体工作、也集体出游,这也是我们思想、行动高度统一的最好例证嘛。哪象那些外国佬们自由散漫,想啥时休假就休假,哪有我们这样高度统一好? 黄金,充满诱惑的财富载体,我们向往着、期盼着。虽说一块块沉甸甸的金条金砖,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但是,用一年中两个难得的连续七天公休来比喻黄金,这样的用心和表达,我们还是能够心领神会。只是我们睁大双眼,最终发现,黄金却不知道埋藏在哪里?
同步带 三坐标 新疆特产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